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党团风采


圆满落幕|2025年中日文化节精彩回顾

作者:孙子墨审核:admin来源:日本语言与文化学院点击数:10更新时间:2025-03-19

315日下午,由厦门中日交流之窗、厦门大学嘉庚学院日本语言与文化学院主办的2025年度中日文化节于厦门大学嘉庚学院风雨球馆二楼顺利举行,与往届相比,本次文化节在文化交流深度与内容丰富度上实现了新突破,邀请到来自日本东北地区、熊本县、千叶县三个地区的15名日本大学生组成的日本团队参与其中,与我校中国学生团队共同举办了一场涵盖中日两国、6个代表地区的文化交流盛宴。


千叶房州团扇、熊本吉祥物、日本东北地区的祭典,又或是中国京剧脸谱、非遗翻花、漳州木板年画……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中日大学生在本次文化节的舞台上体验不同文化的独特魅力,也带来思维的激烈碰撞与奇妙融合,让活动在传统展示基础上,融入更多元、更鲜活的文化元素。


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回顾本次中日文化节中的美好片段吧!


日本千叶县代表文化——团扇体验摊位


团扇从盛唐来,远渡汪洋,来到奈良平安时期的日本,生根发芽,发展出极具日本特色的团扇文化。


日本三大团扇有房州团扇、京团扇、丸龟团扇,来自日本ChibaltZ团队带来的千叶县代表文化便是其中的“房州团扇”。


制作团扇时,有的同学选择采用绘画的形式,也有的挑选了自己喜欢的句子,拜托工作人员帮忙落笔在扇面上,然后再一步步粘贴扇面、修剪边框,最后便呈现出一把漂亮的团扇,作为祝福,作为激励,也作为文化节的美好记忆,大家因团扇相聚于此,在制作过程中彼此交流、相互学习。




日本千叶县代表文化——美甲体验摊位


美甲是时下许多年轻人热忱的潮流文化,而融合了日式文化后的美甲,同时有着时代的精致、古风的典雅,是古今文化的碰撞、交融。


前来体验美甲的同学精心挑选出自己喜欢的风格,再由工作人员进行涂胶、上色等过程,富有日式文化特色的图案在指甲上与当下流行元素巧妙融合,呈现出一加一大于二的绝佳效果,可以说,这项“手指艺术”实打实地让大家期待着来,满意地走。

 


日本熊本县代表文化——“蒙脸福笑”制作体验摊位


提及“熊本”,相信大家都会联想到一只可爱的大熊——“熊本熊”。


来自日本熊本的熊炎(くまファイヤー)团队融合了熊本吉祥物与日本传统小游戏,让大家蒙着眼睛用“熊本熊”的五官卡片拼凑组合,创作出幽默风趣、惹人欢笑的“意外之作”,用手摸索出来的“熊本熊”有的鼻子飞到了耳朵上,有的眼睛落在了嘴巴下,摘下眼罩时便是大家一起“蒙脸福笑”,在欢声笑语中体验日本传统小游戏的乐趣。

 


日本熊本县代表文化——和小物制作体验摊位


熊本文化体现在“肥后象嵌”和“木工细工”——这些追求精细与精美的传统工艺中。


拿取花纹精美的布料,取一只夹子,捏、捻、放,栩栩如生仿佛一朵樱花落在了金色的夹子上,成品无不精美,体现着大家的细致与耐心。

 


日本熊本县代表文化——剑玉体验摊位


剑玉发源于法国,它飘洋过海来到日本时,已是江户时代,而后开始深入日本人的生活,慢慢成为日本传统文化的一部分。


一根木棒系着一颗小球,把小球抛起,用木棒尖端接住它,简单但又不简单,好在有认真负责的工作人员传授技巧,展示剑玉独特的玩法,比如下垂着握棒,抓住时机抛接球,掌握秘诀后就能够做到每次都稳稳地成功。



日本东北地区代表文化——七夕祭彩带制作摊位


日本仙台在七夕祭的那几天,不仅有于夜空盛放的绚丽花火,城市街道的处处还会高悬着风幡等等鳞次栉比的精美装饰,寄托着人们的美好心愿。因此,许多人来到摊位上写下美好心愿、美好祝福,随后挂之竹梢,待时间的风始吹拂、扬之起,竹上言语会落在不远未来的某处,所期待的美好总有一天会相遇。




日本东北地区代表文化——青森灯笼祭金鱼灯笼制作摊位


在青森,灯笼祭的时候,街上会有金鱼“巡游”。这群“带来幸福的鱼”空游在闹市之间,用象征幸福于财运的暖光照亮夏夜。


来自日本东北地区的わっしょいガールズ团队为大家提供了金鱼灯笼的材料,并详细讲述其制作方法,让大家体会制作金鱼灯笼的有趣,也让大家深刻感受到日本灯笼文化与中国灯笼文化的不同。




和服摄影角摊位


本次活动还为大家提供了和服体验摄影活动。


活动期间,志愿者们始终面带微笑,展现出十足的耐心与热忱,手把手帮大家细致地试穿和服,耐心调整每一处褶皱。拍摄时,他们还会积极地为大家提供姿势指导,帮助大家拍摄出一张张精美的和服照。参与者们在感受日本传统服饰文化独特魅力的同时,也用镜头定格了这一瞬的美好回忆



中国北京代表文化----糖画制作体验摊位


以糖浆为墨,书字,或作画。用竹签固定,只需稍等片刻,时间便将这甜蜜的创作凝固。轻轻举起,剔透的糖画闪烁着晶莹的光芒,许多小朋友们都兴冲冲地前来制作糖画,高举着自己的成品,咔嚓咬下一口,甜滋滋的味道瞬间唤起幸福的笑容,糖画,是传统文化沉淀的美,更是代代传承、生生不息的美,同时不止美丽,更有美味!

 


中国北京代表文化----京剧脸谱绘画摊位


生活里,见识过京剧脸谱,而亲手绘制脸谱的过程一下子让我们与京剧的距离变得更近。


脸谱绘制,需要心平气和、落笔稳准,需要细心勾勒人物的五官,加以奇妙搭配的色彩,生动展现人物独特的性格。


参与者们积极创作自己的“DIY脸谱”,红色的忠勇,黑色的刚毅,紫色的威武,绿色的勇猛……在自由创作中感受脸谱的艺术魅力,在传承这份优秀文化的过程中收获乐趣。

 


中国中原地区代表文化-——中医抓药体验摊位


靠近这个摊位,能够感受到各种草药的独特芬芳,选取、称重、研磨、填充,一颗小香囊如此诞生。贴近鼻尖轻嗅,大家制作出来的香囊中有熟悉的薰衣草香、提神的薄荷、也有回味良久的药香,就像中医抓药一般,自己搭配的香囊是最适合自己的“良方”。

 


中国中原地区代表文化——非遗翻花体验摊位


摊位上,摆放着一叠叠色彩鲜艳的纸张,有大红的热烈喜庆,有翠绿的生机勃勃,还有金黄的灿烂夺目。一旁整齐地放置着剪刀、胶水等工具。志愿者们笑容满面,热情地向同学们介绍着非遗翻花的独特魅力与制作方法。将纸张简单折叠、简单剪切、简单粘贴,看似简简单单的每一步,最后会开出一朵变化多样的“翻花”。


在亲手制作的过程中,不仅体验到了手工创作的乐趣,更深入地了解了中原地区的非遗文化;化繁为简,妙手生花,在花中生花的变化之美中体会古人智慧,感悟非遗魅力。

 


中国闽南地区代表文化——漳州木版年画体验摊位


漳州木版年画历史悠久,是漳州本地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本次文化节活动有幸邀请到颜朝俊老师到达现场,亲自为大家介绍漳州木板年画并带领大家参与木版年画拓印互动,让大家亲身感受漳州木版年画独特的文化魅力,小小的木版和纸张,承载着的是几百年的文化传承。


同学们将摊位包裹得严严实实,迫不及待地尝试参与到木版年画的互动中,在颜老师和现场志愿者们的悉心指导下,大家逐渐掌握了技巧,许多精美的年画一一出现在桌上,在亲手实践的过程中,不仅体验到了传统手工技艺的乐趣,更深刻地领略到了漳州木版年画这一非遗文化的博大精深。

 


中国闽南地区代表文化——泉州簪花制作体验摊位


簪花是闽南文化中极具特色的传统习俗,而其中最广为人知的便是“泉州簪花”。


摊位上有着各色花朵,大家发挥想象、精心雕琢,利用喜欢的干花材料进行簪花,这里搭配一朵粉玫瑰,那里插一朵红花,在反复斟酌的搭配中,用花朵呈现出层层叠叠的效果,绽放全新的美丽,展示了簪花这一古老民俗的无穷魅力。

 


中国闽南地区代表文化——黄檗文化之茶、盏摊位


来到摊位前坐下,沏一杯茶,欣赏精美的茶盏,畅谈百年之前隐元禅师东渡日本友好交流的佳话,思考黄檗文化对当下中日两国人民友好往来的重要意义,每一口茶的品味,每一次对茶盏的欣赏,都成为了一次对文化交流之美的感悟,茶香悠悠,文化漫漫。




本次文化节的圆满举办,离不开中日两国师生的共同努力,离不开到场的每一位伙伴的热情。文化需要交流,需要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怀揣友好交流之心,相互尊重,通过体验双方的特色文化活动,认识差异,促进理解,彼此包容,才能共同实现文化繁荣。


最后,感谢每一位辛苦付出的老师与同学,感谢每一位到达现场的嘉宾与伙伴。期待与你的再次相遇!